景宁县畲族婚嫁

[复制链接]
查看: 279   回复: 1
发表于 2007-5-29 08: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秀山丽水,田塍山道,一群喜乐的青年男女欢笑歌吟而来。最引人注目的是头戴凤凰冠,身穿花边盛装,腰垂绚丽彩带,手擎遮阳花伞,由几位俏丽的赤娘(伴娘)簇拥着新娘,她掩不住内心的欢乐,用美妙的歌声和新郎一路欢悦对歌,以轻松愉快的脚步,走过从娘家到夫家的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路,给清纯的山水绘上一幅彩虹般的风情画。
  这,就是畲族婚嫁礼仪中的行嫁。
  新郎若不善歌,则由陪同迎新的赤郎(傧相)代替;新娘若不善歌,则由拱卫着她的赤娘(伴娘)姐妹代替。唱情歌,情意缠绵,恩恩爱爱,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唱杂歌,互比高低,共猜谜语,考察才智,幽默逗笑。畲民的行嫁,洒下一路悠扬的歌声,洒下一串悦耳的笑语,也给青山绿水的家园洒下一地吉祥。
  行嫁是畲族婚礼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仪式。往时,汉族的新娘是不许走着出嫁的,严格地说,她出了娘家的门,直到进入夫家的门,双脚不能沾土。看过贾平凹小说《五魁》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因为商洛山区“山高沟大,没有抬花轿的路可走”,于是便有了五魁这样以“驮背新娘”为“专门职业”的角色。驮新娘的“规矩”是背上的女人不能下来吃喝和解手,不能在路上沾土。当然,汉族婚嫁最普遍的形式还是“坐花轿”。其中,江浙女子出嫁的花轿十分讲究,有“半副鸾驾”之称,加上凤凰冠帔束的新娘,俨然如帝王公主下嫁,浙西南山区农村嫁女,旧时也通用大花轿,四方彩顶,前面有门,内装玻璃,轿杆八字头,四人抬,连同高灯、照前灯、旗牌、凤凰霞帔等配套用品,大村都要置备供租用。贫苦人家租不起,就雇普通竹轿,加挂彩布,两人抬,有竹、布帘和踏脚板。再穷,只能用“落山虎”,一把坐椅二根杠,上下皆空。如果还雇不起,就只得请行驶郎驮着出嫁。总之,新娘在出嫁路上是脚不沾地的。为什么呢?原来古代曾盛行抢婚习俗,花轿的原始形态,竟是竹木编的土筐,粗麻编的大口袋,抢到的女性,装筐塞袋,一抬了事。为防止被抢的外族追来拦截,路上自然不能让“新娘”落地。传承变异便有了坐花轿的习俗和“不沾土”的讳忌。
  畲族的行嫁,则是原始的走婚形式的变异,从畲族传留的历史文化资料来看,畲族先民幸运地避开“匪寇、婚媾”式的抢掠婚阶段,几乎直接从母氏社会自由地走婚演变到后世宽松欢愉的行嫁。行嫁婚俗还有简约大方、增进感情和经济实惠等优点,是一种朴实自然又富有民族特色的良好婚俗。
  清末明初,丽水、遂昌、龙游和闽东的一些畲村,受汉族影响,逐步改用“坐花轿”的形式。但畲乡花轿较简约,无“半副鸾驾”那种仪仗摆设,倒是增添了富有畲族特色的婚俗歌,如《行郎打轿》、《缚红轿》等。
  60年代,行嫁在浙西南山区仍然常见,改革开放以来,山区交通条件大为改观,交通玩具升级更新,畲族新娘出嫁,逐步为乘坐拖拉机、三卡、农用车、货卡、摩托、轿车所代替。如今,只有在一些没有公路的深山畲村的山道上,才能见到民族风情盎然的行嫁画面。
    旧社会由于民族歧视和压迫,畲族只好实行族内婚,远房同姓同辈可嫁娶。嫁男和做两头家是畲族婚姻特色。男到女方落户,和嫁女一样,女方出给男家一定财礼,男到女家要改成女家一样的姓,嫁来的男子在家庭和村坊不受歧视。做两头家即夫妻双方家庭都参加生产,赡养两家父母,所生子女多则再分出继承两边家庭。
  婚礼的特色较多:迎亲队伍到村时,嫁方村上女性拿杉木枝栏路,表示晚上要对歌;到中堂时,嫁方请四位男子与迎亲队伍中四人相对作揖,此仪式叫“拾田螺”,表示欢迎;中餐由嫁方请迎亲队伍,媒人就坐中堂席首位,叫“落脚酒”;晚餐由娶方请嫁方亲戚朋友,舅公就坐首席,叫请“大酒”,午后,赤郎举行“借锅”仪式,赤郎端点红烛放有一刀肉和两块豆腐的米筛向灶神作揖后,用迷语念借所有的炊具,姑嫂们把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念不到就不拿出来,要全部重借。“借锅”意为娶方借嫁方炊具宴请客人。
  借好之后,赤郎要杀娶方家挑来的一只公鸡用以嫁方“请祖公”。杀鸡时,规定血不许滴到地上,滴一滴地上罚一碗酒,姑嫂们往往要来耍,以便好罚酒作乐;晚宴举行敬酒仪式,女歌手端来一只点一对红烛放一对酒杯的桶盘,新娘姐妹提酒壶作陪,从首席首位开始,先介绍对所敬人的称呼后,歌手再唱敬酒歌:“一双酒盏花来红,端上桌上宣(敬)××(新娘对客人称呼),宣你××食双酒,酒筵圆满结成双”。唱罢,姐妹斟满一杯酒,双手捧给客人,客人放一个红包入桶盘,接过酒一饮而尽。全餐人都要一一敬过,每人都给一个红包,这些红包钱一部份作歌手手薪,一部份分给新娘姐妹,一部份给新娘带到夫家以后用于给孩子置帽子银牌。因客人要掏红色,此仪式别称“撬蛙”。
  宴席中途嫁方女歌手起歌头找赤郎对歌,女方唱:“换脯(昨天)听讲赤郎来,姐妹双窝(叫)站门背,姐妹双双去修路,修条大路赤郎来”。赤郎回:“今脯寮里起身来,收拾南货(礼物)两三回,收拾南货饼搭面,担落娘洞度花栽”。起歌头后边吃边唱,酒席完毕后接着对歌,一直对到新娘快要起行。唱的有度亲歌、嫁女歌、赤郎歌、采茶歌、结成双、恩爱夫妻等,忌唱不吉利的内容。到新娘该起行前要唱“催亲歌”,最后当然也要“送歌神”。畲族婚礼的又一个特点是,新娘夜行嫁,卯时进夫家门。行嫁时有牛在前头踏路,意为新娘一切都要新的,牛踏过的路为新路。以往嫁妆有锄头、斗笠、棕衣、线篓、火笼等,体现了畲族妇女热爱劳动。
景宁县畲族婚嫁


景宁畲乡风情游——体验畲家婚礼


  畲族婚俗是畲家风情活动中最有特色,最富情趣的民族习俗活动。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初时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现畲汉通婚日趋增多。婚嫁方式有女嫁男、男嫁女、做两头家、子媳缘亲等形式。嫁妆是犁、耙、锄、棕衣等带动玩具和工艺精制的竹木制品、日用家俱。婚礼仪式有拦路(门)、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环节。
  相亲定婚佛生崽(小伙子)由媒人带领到女方家,畲语叫“肽布娘”(看老婆)。如果双方有意向,则泼妮崽(姑娘)由母亲或姑姨陪同,来男方了解家境,畲语称“肽人家”。小伙子送姑娘一些礼物,姑娘回小伙一条自织的彩带。然后通过媒人,双方协商择日“定婚”,商定财礼、酒席,宴请叔伯和媒人,叫“吃定酒”。
  姑娘小伙到了婚龄,男方父母找人择个“吉日”,由媒人送达姑娘家,姑娘父母再找信得过的“先生”复核审查,认为“日子”可行,就定下来,再由媒人正式送给女方,这时女方要宴请媒人,叫“请媒人”。喜日前一个月,女婿须亲自挑担女方办酒席时所需的糯米,女方回一个“拦腰”。
  “吉日”的前一天,女方家请来六亲九眷,左邻右舍“吃喜酒”,非常热闹。酒宴一般摆两餐,中餐为女方宴请,叫“落脚酒”,晚餐是男方宴请,叫“请大酒”。若富裕人家要对歌两夜,则前一天为“落脚酒”,第二天作“请大酒”。
  迎亲时,男方请来“亲家伯”(男方父母的代理)一人,赤郎(歌手)一人,赤娘(伴娘)二人,行郎(抬嫁妆、送礼物)若干人,由媒人带领这支迎亲队伍,挑着礼品去女家,队伍人数要求凑双,特别是进女家大门时,不凑双,可拉一个其他宾客凑上。回到男家也是要凑成双。
  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媒人放三只双响鞭炮,报讯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在门内也放两只鞭炮,表示做好迎接。女方阿姨舅姆姑嫂拿着杉枝刺拦在门前,表示夜里要对歌。赤郎作出回应,并用右手把杉刺折下三枝向路边上抛,再折一支抛路下,递过一个红包(叫“接礼包”),姨姆姑嫂就拿掉杉枝刺给予放行。此时要放大量鞭炮。现在演示时,拦路时光对歌一段,不然罚酒三碗。
  到中堂,礼物一一摆到桌上,予以公开亮相,派四人站在右边,女方也请四人来,把迎亲的四人请到左边去,端上宝塔茶(五个碗叠成宝塔状,赤郎须全部接过,先拿第一碗,最后喝干,不许倒掉或漾出,以示智勇双全),赤郎须接过宝塔茶,自己用嘴衔取塔顶一碗,将余下四碗分发四人,喝干茶水将碗送还女方,然后八人面对面作撙,叫“捉田螺”,接着请迎亲者脱去草鞋,洗净脚,穿上布鞋,叫“脱鞋”礼。之后“亲家伯”将所有礼品清点给女方厨师和叔伯。礼品中必有岳祖父、岳父、舅公的鞋子一双、猪脚一只,送岳祖母、岳母头巾绉纱一条、鞋一双,岳母还有衣料一件,送新娘的礼物除了衣服鞋袜饰品,还有一付“凤冠”头饰,新娘就戴着这付首饰出嫁。
  嫁妆中每一只箱柜和枕头都要放上新娘精心选好的五谷良种,不能让箱柜空着,这有带种出嫁之意,象征出嫁的姑娘在夫家能落脚生根,开花结果。
  迎亲的另一个热闹场面是赤郎“借镬”与“杀鸡”。
  晚餐是男方宴请女方客人,“借镬”是意为男方借女方炊具办酒席。据说过去是男方带厨师去的,叫“大赤郎”、大赤郎进行“借镬”仪式后,自己动手烧菜。“小赤郎”专门对歌。“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燃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姆端来盛有一块猪肉、二块豆腐、有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接过又向阿姨舅姆作个揖,再向灶神作了揖,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念“借镬”词。开场白是:郎儿(赤郎自称)掌(住)山头,多见柴林,少上书堂,口言来短,古礼难周全,念错要莫怪,阿姨舅母多多原谅。
  接着是念借炊具的谜语山歌,女方厨房凡能藏起来的炊具,已被姑嫂们事先藏了,赤郎念到什么,就拿出什么。如果有遗漏未念到的,就不拿出来,也不告诉是什么东西,而要赤郎重新“借”全部的东西。
  “谜语”歌词是可以按炊具形象由赤郎随口编的。多数人这样念:
  “借你阿姨四四方方一堵墙(锅灶)
  中央开个大龙潭(铁锅)
  借你阿姨铜镜双双对月光(锅盖)
  借你阿姨金鸡来洗浴(木杓)
  借你阿姨鲤鱼来翻白(菜刀)
  借你阿姨玉女吹箫笑咪咪(火筒)
  借你阿姨双龙抢珠城门内(火铣)
  借你阿姨三脚落地火焰山(风炉)
  借你阿姨两耳朝天喜洋洋(菜盘)
  借你阿姨仙女点香来洗坛(竹玩)
  借你阿姨凤凰伸腰五味香一对(锅铲)
  借你阿姨九龙高山喷云雾一对(饭甑)
  借你阿姨五龙载水落凡来一对(饭捞)
  借你阿姨锡将军来坐桌(酒壶)
  借你阿姨江西兰花金玉盏一对(饭碗)
  借你阿姨象牙银线成双对(筷子)
  借你阿姨零零碎碎,借对阿姨来烧火,借对舅儿来背桌,桌上吃酒保安康”。
  念完之后,大家认为“借”齐了,就开始杀鸡。现在表演时,还先进行抢鸡,杀鸡时,地上摆上碗,赤郎执刀杀鸡。如果有血滴到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故意碰撞一下,使鸡血滴到碗外,马上就有两个姑娘分别提着酒壶、端着碗,斟酒要赤郎喝,不喝就动手灌。有经验的赤郎是突然把鸡杀掉,滴了两滴血到碗里,马上把鸡头夹进翅膀提走。杀完鸡,菜刀放进米筛,再加上“厨师包”,端起向厨师作揖,厨师接过米筛,“借锅”完毕。
  晚餐由“亲家”主位,请女方贵宾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
  第三个热闹场面是举盘劝酒举盘劝酒是晚餐开始时,女方请来跟赤郎对歌的歌手(也叫赤娘)端来一个木盘。盘内点一对红烛、两只酒杯、一个红包,由新娘的姐妹提着酒壶陪同,首先来首席劝酒,由新娘的姐妹先介绍新娘对所要劝酒的客人的称呼,然后赤娘开始唱劝酒歌:
  一双酒盏花又红;
  端来桌上劝舅公(新娘对客人称呼);
  劝您舅公食双酒;
  酒筵完满结成双。
  歌罢,姐妹斟满一杯酒给舅公,舅公放一个红包到桶盘内,接过一饮而尽。首席的客人一一劝过后,又到各桌也一一劝酒,每人都要给一个红包。畲语称“撬蛙”,就是要舅公等人掏红包之意。劝完酒,赤娘就找赤郎对歌。
  女方唱:今脯听说赤郎来,
  姐妹双双站门前;
  姐妹双双去修路;
  修条大路赤郎来。
  赤郎答:今日寮里起身来,
  收拾南货(礼物)两三回,
  收合南货饼搭面,
  担落娘洞(女家)度花栽。
  对歌是一个最热闹的场面。唱的有度亲歌、嫁女歌、采茶歌、结成双、恩爱夫妻等,忌唱不吉利的内容,一直唱到新娘起身为止。新娘起身还唱“催亲歌”、“起轿歌”。
  对歌结束,进行请“祖公爷”,将男方担来的鸡、猪肉等祭品供在祖先香案前,由“师公”告知祖先“新娘××到××地方去成家立业,请祖宗保佑她平安无事。”赤娘到案点燃红烛,两只灯笼挂在轿前,由一位父母双双都健在的姑娘打伞递给新娘,新娘递过“开伞红包”,接过伞遮住头动身起步。在中堂前要进二步,退三步再开始走,畲语叫“留风水”,这时大小鞭炮齐响,起轿行嫁。
  新娘的打扮是:头梳发髻,戴上银饰,身穿花边衫、花边裤,腰围自织三十二根线文字图案的彩带拦腰,脚穿绣花鞋,手戴银镯、银戒指。
  新娘到夫家大门,鞭炮迎接,新娘进中堂时,由一位父母双全的姑娘接过伞,新娘递过“接伞包”。新娘由赤娘带领到香案前经过,再到厨师灶前坐一会儿,等祖宗香案摆好祭礼,新娘到中堂站在右边,新郎站在左边,进行拜堂。拜堂完毕,夫妻双双入新房。
  第七天,新郎新娘办一担礼物去回门,在岳家住上二至四夜,回门后,夫妻双双开始劳动生产。
  在畲村,如今还始存着古朴的畲嫁习俗,淳朴的畲族人民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生活的憧憬。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08: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05.29]开基组图[4P]

在畲乡,开基组图视为"族宝",是研究畲族族源、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文物。

《祖图》分为上下两联,每联长665厘米,宽34厘米,用古老的土布彩色绘制,
画工精细,所绘170个人物,叙述传说中畲族发源的神话,带有浓厚的图腾崇拜色彩。

《祖图》自右而左排列,有25个画面,其内容为:  
1.十皇佛;
2.高辛帝像,两旁宦官侍立;
3.太医医治国母耳疾;
4.高辛帝细看,以盘盛之,饲以黑饭,变成"龙麒";
5.番王兴兵犯边,高辛帝坐朝出榜,谓有能取其头者,必妻之以女。"龙麒"收榜见万岁;
6.高辛帝送"龙麒"过海;
7.番王左右兵将林立,酒醉睡床,"龙麒"斩番王首级;
8.番兵追赶"龙麒",为云雾阻隔;
9."龙麒"献番王首级,百官聚会,帝视大喜;
10.帝赐"龙麒"锦服,忧闷不乐。假妆一女为公主妻之,"龙麒"不可,牵住三公主衣;  
11."龙麒"盖钟约定七日,至第六日,公主恐其冻饿,启钟视之,已变人身;
12.帝赐三女配"龙麒",与公主行合婚礼;
13."龙麒"携眷赴高堂,鼓乐喧天;
14.宫内迎新妇新郎到,洞房花烛,百官备礼恭迎;
15."龙麒"挈妻入山,大会七贤洞;
16."龙麒"养三男一女;
17.高辛帝御赐姓氏。受恩已毕,开掘仑山,供膳老幼,并无租税;
18."龙麒"闾山学法;
19."龙麒"同三子游山打猎;
20."龙麒"坠岩丧身,三子找寻;
21.合家眷属送"龙麒"灵柩归山,灵柩下装四轮,以牛拖之,妻子相哭而送;
22.抢主回家;
23.归主岩前山,此山右似游龙,左如飞凤;
24.岩前华屋;
25.一家朝奏团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景宁县畲族婚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景宁县畲族婚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景宁县畲族婚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景宁县畲族婚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