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 Per Install」新广告计费模式正式诞生,硅谷的Gigya募4亿

[复制链接]
查看: 966   回复: 0
发表于 2008-10-7 13: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不景气,网站仍可以轻松赚到钱?Yes,而且一赚就是1100万美元(台币4亿),算下来,单单今年它已经赚了2100万美元(台币近8亿),会不会太夸张了一点!这间厉害的它就是新创网路公司Gigya,位于硅谷Palo Alto,做的是插件,而且是企业广告插件,也就是和企业谈,帮他们做好插件后,送到Facebook、MySpace等50个社群网站裡,并且依每个网站还不同的做法。这些插件不止是广告,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有趣的功能,让使用者一边玩,一边记得这个企业的品牌。

Gigya赚到这么多钱,也是因为它成绩的确非常惊人,据报导引述comScore报告,今年七月Gigya的每月不重覆观看人数已经高达1.6亿人,让它成为美国网路界第二大的插件,甩掉了估值2.5亿的插件提供者RockyYou,仅以些微差距,落后估值5亿美元的天王插件提供者Slide.com(1.7亿每月每月不重覆观看人数),可能很快就要取代它了!而且,要注意!要注意好吗!Slide.com做的插件,是美美的个人化照片或商品照片,但Gigya做的是什么?他们是扛着企业交付的使命,做出挂着企业商标的插件,就算再好玩,我想,也不及个人的相簿还要好玩;就算接受度再高,毕竟还是臭摸摸的商业插件哪!结果,现在竟然有高达1500万个用户(可能是个人档案、部落客)安装它的插件,每月widget view已高达60亿次。

这就有趣了。

做广告插件的厂商其实也不少,Gigya有一个蛮强的做广告插件的前辈ClearSpring,现在却能超过它,塬因就在,Gigya显然非常注重社群的感染力,它不在部落格出插件,只在社群网站出插件,而且它连商用插件想办法染上传染给朋友的功能(如上图所示),而且它也拚命出一些普通的、没有商业的简单插件,在使用者安装前再跳出你要不要也来安装这个商业插件。

你说,每个厂商都这样不是吗?不,许多插件提供商,视该插件的总合观赏人数远比安装人数还重要。这些厂商觉得,他们虽然是玩小站,也要玩小站中的大站,你知道我的意思吗?所以,如果有办法,宁可让少数的中站来插插件,不要找每天只有10人次的小站,于是,在策略上,就花一些力气去找这些小站中的大站谈,但,Gigya显然不是,它大小都要,而且一视同仁。他的重点,全部摆在怎么让一些只有十个人在看的超小站,也会想去传播这个插件。

Gigya的这种风格,也充份反映在它对广告主的收费模式上,今年初的这篇TechCrunch有揭露,Gigya採用了极有趣的cost per install的付费模式,就叫CPI好了,这和传统的CPM、CPC、CPA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每当有一个人安装了插件,Gigya就可以向广告主收钱。据刚刚那篇文章说,Gigya每次一有人安装它就收取2~5美元左右,只要它继续装着,广告主也就只要付这么一次钱,只是这个价钱会稍微随着此插件被观看的次数而有变化。我们可以说,CPI的模式是所有目前的模式中最轻的,它根本不需要有人看,只要装,并且继续装着,广告主就要付钱!

这代表什么意思?

有人装,虽然没几隻小猫去看,so what?在社群网站中,装了,就表示你的朋友会看到,所以,一个插件,十万人观赏了有何用?不如让1万个人装,每个人都有十个朋友看到!看到的留在眼睛裡的重量有所不同、价值有所不同、祈使力有所不同。现在显然广告主已认同Gigya的这个CPI模式,于是 Gigya现在就只管尽量洒它的插件,洒愈多,就赚愈多。

还有一件事大家没想到:当洒到一个程度后,就算是1万个小小的站或没什么人气的Facebook使用者,这1万个绝不止有10个大站的一千倍而已,我们还忘了将这1万个之间朋友互相牵引的效果加进去。譬如说,你是一个Facebook使用者,你不只比较相信你的朋友的话而已,当你连续在两个朋友的页面发现Gigya的企业插件,就会对此企业产生很大的印象;若你连续在五个朋友的页面发现同一个Gigya的企业插件,更是瞬间被下了一定要买的指令!这个,比你在每天在Yahoo!上面看到Gigya插件的印象还深很多,而且目前可能是一个无法估算的相乘的效应。因此,我们可以说,CPI若用在社群网站之中,是一个有意义的收费方式,不会膨风,而且公道。

然后,Gigya其实还预留了一招还没用。他们另外还推出一些不是专攻社群网站的插件,叫做Gigya Socialize,任何一个部落格都可以安装这些插件。你说,为何要安装?不是要赚钱喔!这些小插件,提供一些社群功能,譬如让你网站的东西可以公佈到Facebook上,也让你的网友可以随时从你的网站送东西到Facebook上。他们懂得利用他们已经在社群网站中做插件的经验,告诉其他小站:装我,你可以得到更多流量、更多顾客满意、更多的人带人的效应。Gigya的团队已透露接下来会想办法从Socialize这块来获利,可能是透过在其中安插一些广告,若这些广告也开始以CPI收费,那真的就更有意思了。

目前,从Gigya的客户群亦可看出,他们只帮大的,就够了。它的客户包括Levi Strauss、Wal-Mart、Sony Pictures,而它的业务人员其实不多,只有五位,更可以看出企业目前对这种插件的渴求度。企业希望get the message out,把话喊出去,但电视广告太贵,入口网站首页广告太贵,关键字广告若下广告技巧不好又变得有一餐没一餐的,这时候,企业在找寻比较便宜的媒体,譬如电梯广告、譬如特殊杂誌广告,还有的就是线上的特殊媒体,尤其是部落格、讨论区、还有四处洒的社群网站。因此我相当看好台湾目前新创公司Hiiir.com以及拥有大亮企业与通路(部落客)合作经验并继续耕耘多样貌插件的BloggerAds,他们打中了现在正在浪头的趋势。

不过,这次增资后,Gigya竟然说,钱主要要花在扩编业务人员,到20位之多,或许也有点暗示道,有些大企业还是LKK,顽固不化,第一批企业虽然求插件若渴,但第二批企业需要更厉害的业务员才能叫出来。这点,也说明了目前企业插件提供商还可以做的区块──

社群网站,已经可以帮忙人传人,我喜欢用,我传给我的朋友。那,企业网站,可否造成企业传企业,让企业之间产生帮你拉拔的效应?

目前还没看过有人做出来,若做出来,加上现在最热门的企业插件与PPI收费模式,或许又会是创业家发迹的另一大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