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古老神秘的习俗禁忌 zt

[复制链接]
查看: 340   回复: 0
发表于 2009-4-4 18: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还是24节气之中的重要一节,历来就有很多的风俗习惯。
    清明节戴柳,插柳的习俗,流传已久。在山东河南等中原地区,清明节不插柳戴柳已经成为了禁忌。山东、河南等地民谚素有“清明不戴柳,死了变猪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等之说。认为不戴柳就是不祭祖,不孝顺。湖北一带也有这种说法。。

    关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来历有好多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这种说法流传最广。
    此风俗与寒食、禁烟火有关。由晋文公重耳祭奠介子推,号令家家插柳禁烟火的故事传说而来。
    因为介子推的“忠”,一座绵山成为民族传统美德的载体,一个节气成为全民族的节日。
    相传, 2600多年前,介子推“割股奉君、逸禄不仕、携母隐山、焚林俱死”。
    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并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第二种说法: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第三种说法:插柳、戴柳其实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作用。
    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
    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书载“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然是鬼节,清明上坟祭扫,既要拜祭祖先,又要防止鬼祟的侵扰。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是寒食节,旧时民间一般不动灶火,忌吃热食,否则要遭遇神的惩罚。有谚语“清明不冷食,冰雹下满地”之说。
    山东各地清明节的吃食各异。
    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山西将清明寒食节的习俗保留的很好。
    晋中一带至今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吃桃花粥的风俗,在扫墓和家宴上还爱用刀鱼。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据说小孩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浙江各地对清明节的重视尤胜于其他地方。
    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既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
   浙江桐乡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的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据说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各地还有一些奇怪的习俗。

    山东即墨有青年妇女躲清明的习俗。据说这天有凶神下凡来抓俊俏姑娘,所以这天妇女都不待在家里,忌做针线。而一律要成群结对,外出踏青,荡秋千,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刚过门一年的新媳妇要在清明时节回娘家,俗称之为“换还寒食”。据说,不回娘家,要死婆婆,这也给刚过门的媳妇回娘家找了个借口。
    临沂地区,却忌讳妇女清明节回娘家,否则要死公公,这是对“回娘家”习俗的一种回敬。
    山西的很多地方,清明节前三天、后四天忌洗衣服,说是不和地下的人抢水,让他们好好清洁。

    除了禁火、扫墓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风俗,相传是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让大家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清明这个节日,既有祭祖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表达着古人对生死的豁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