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转帖一段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文字(原作者不详)如下:
6 b3 T- n7 _" H0 O6 M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I) e2 w, s7 B+ d
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
: e2 n2 g* G/ R" L9 {- W$ R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 K, P3 ~) p' j% M) S, }4 J+ E 从以上的这个文字能够看出,鲶鱼能够使沙丁鱼活跃从而获得生机。结合目前的论坛来引导说明下鲶鱼效应能在论坛中所起到的作用。
0 b1 `, i4 G/ R8 J$ o 论坛的辉煌期是在1999至2003年之间,其后,Blog的兴起将论坛打入了冷宫。从此论坛一蹶不振,大大小小的论坛都开始进入了冬眠期,从以前的日流量成千上万走到了每天乏有人点击。- b' s% u" n. |4 }0 @
当然这里也存在网络发展形势的必然趋势,论坛作为一个互动交流的场所,在多年前,网络形势相对单一,在只有江湖,论坛,门户的时代,论坛的所起到的互动作用是基本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学习的需要。而当Blog时代来临的时候,论坛所体现的是一个小范围圈子以及个人品牌的小范围展示,无法满足更多人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以及获得更多人尊重的需要,从而离开了论坛,以开博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 M Y6 @' t+ P3 i
同时,论坛是属于一个多人管理的网站模式,这样就必然需要有一批版主们的团队凝聚力来支撑论坛的发展,这个管理团队是需要每个人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的。当论坛PKBlog时,Blog的自娱自乐以及管理上的方便性,传播的快速性,使得各大论坛的斑竹大量流失,从而导致了论坛开始逐渐成为网络中的一道风景线。
9 n- X# A4 w3 X 各大论坛的斑竹的欠缺以及团队执行力的缺失,导致了论坛的人气逐渐的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论坛从以前的内容缺乏方面逐渐体现到了团队执行力的缺失上。可以这样说,众多的论坛都有一个感叹,那就是,内容易得,一将难求。
4 F8 y. c7 ~. N9 _3 j' W8 _* E 如何重新将涣散的人心以及论坛的人气重新打造起来,炒作已经不能实现论坛的重归之路了。这样论坛就必然需要打造自己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这里就是一个团队的重新组建以及建立起一个团队成员对论坛的一个价值观的重新审视。4 U* H$ V0 ~$ a7 f0 ?) e
这里也要提到一个老问题,那就是论坛文化的建立话题。论坛文化是支撑论坛一直前行的一个潜在因素表现,而如何有效的建立论坛文化就必须要妥善的使用到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鲶鱼效应来实现。
. I1 j$ o) {5 ~, M! `2 ~8 S 论坛的本身的讨论氛围决定了论坛需要多条“鲶鱼”来搅动论坛的水,从而从这些不安分的“鲶鱼”的行为间,激发论坛更多会员的参与性以及互动性。从而还原论坛本身的特质上来。0 y! T/ ?6 {! w0 b! A
如何找到“鲶鱼”,从而激发这些“鲶鱼”的动力,这里也需要论坛首先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而这个团队中也需要有人来充当这条“鲶鱼”先行来搅动论坛的这浑水,然后,利用其团队斑竹的论坛号召力,从而在论坛中获得更多的“鲶鱼”,只有论坛的“鲶鱼”多了,才会激活更多的沙丁鱼,从而使论坛的人气能够直线攀升。3 a% W$ D1 l' L+ J4 b6 v/ l" H) o( E
即兴而写,言语不是很通畅,也未能做任何的修饰,考虑也有所欠缺。只是给大家提一个思路,期待大家的论坛都能成功3 c5 i1 r5 _- s* b$ j
作者蝶恋,企业协调人网站长,联系方式:QQ:4758398 Email:admin#eycy.com(将#改成@),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